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关注

杭州余杭:凝贤聚力奏响乡村振兴“协奏曲”_当前信息

2023-06-15 16:23:03 钱江晚报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景平 通讯员 余彤轩


(资料图片)

一方水土,十里乡贤。新乡贤,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。近日,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浙江未来乡村科创园的“乡贤助乡兴”共富实践基地正式揭牌,标志着余杭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“协奏曲”开启新的乐章。

近年来,余杭区充分发挥统战优势,将新乡贤细分为原乡人、归乡人、新乡人三类,因人制策,让不同身份的“三乡人”有效融合,全力吸引新乡贤人士“资智回乡”,凝聚新乡贤力量,激活新乡贤资源,为乡村振兴添力加劲。

归乡,闪耀乡村名片

中国竹笛第一村紫荆村

中泰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我们投资建设竹笛文化产业园,大力发展竹笛产业,积极打造全产业链条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,吸引新乡贤返乡投资企业20余家、淘宝店铺60余家,全年产值3.5亿元,带动街道2000余人就业增收。”

竹笛产业是紫荆村的支柱性产业之一,过去几年,中泰街道大力扶持竹笛产业化发展,鼓励培育笛竹用材林,积极推广竹笛制作标准化产业技术,推动苦竹林培育升级、竹笛制作技艺创新,开展直播电商培训、地企合作等,延伸了产业触角。

中泰街道竹笛展示馆一角

“从2020年开始,我就在做抖音直播了,在线上为购买竹笛的顾客讲解怎么吹笛子、怎么保养笛子等等。今年9月开始,我们计划加入竹笛定做过程直播,让顾客清楚看见自己购买的竹笛是如何一步步制作出来,让他们更放心、也更了解中泰竹笛制作技艺与文化。”“归乡人”黄毓是土生土长的紫荆村村民,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,她回到家乡成立了自己的竹笛培训工作室,帮助家乡竹笛打开销路,为紫荆村竹笛产业发展传承不断注入新的血液。

今年5月,中泰街道正式发布“泰聚力”统战品牌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探索新乡贤带富新路径,广泛开展‘三乡人共话共富’‘统战人士采风话共富’等主题座谈活动,更多地支持、服务新乡贤,共同绘就‘原乡人’安居、‘归乡人’乐业、‘新乡人’赋能的‘三乡人’共富图景。”中泰街道统战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乡创,释放乡村活力

在瓶窑老街的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,皮影、风筝、纸伞、泥塑……来自天南地北的文化物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,让人仿佛置身一个偌大的民艺杂货铺,又像是一个展示传统民艺文化的博物馆。

自然造物乡村城市会客厅

2020年起,瓶窑镇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力度,制定新乡贤创业优惠政策,新乡贤张书雁带领“自然造物”落户瓶窑老街。如今,它是统战人士日常联络联谊的统战阵地,也成为了辖区带动农人和手艺人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。瓶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2022年‘自然造物’接待各类团建活动、学生研学2000余人次,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。”

张书雁的“自然造物”只是瓶窑“新乡人”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。在瓶窑镇南山村,碧湖翠绿、青山葱茏,曾经的养羊场原址上,浙江未来乡村科创园拔地而起。“这是浙江首个未来乡村科创园,占地39亩,包含农文旅创客中心、文创数字中心、研学课程中心、户外运动科技等功能区。”乡创园负责人翁余辉介绍了乡创园的基本情况。

瓶窑镇浙江未来乡村乡创园

据了解,聚焦“数字文创、户外运动、网红直播”三大核心产业,瓶窑镇打造浙江未来乡村乡创园,引进十余家乡创品牌企业,让充满活力的创业企业走进美丽乡村,也让汤涛、景瑜、陈友本等一众新乡贤扎根瓶窑。

未来,依托浙江未来乡村科创园以及“乡贤助乡兴”共富实践基地,瓶窑镇将进一步激活原乡人创业活力,共建打造乡村工匠培育基地;挖掘归乡人创业潜力,完善乡贤回乡创业政策支持;增添新乡人创业动力,健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。“做好以‘贤’引才、以‘贤’赋能的文章,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参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在共同富裕中写好‘新乡贤篇章’。”瓶窑镇相关负责人说。